敦刻尔克大撤退,失败还是胜利?(13):战火中迎来六月
在经过5月31日成功的撤退后、英国人的兴奋劲还没过,6月1日,撤退的形势就急转直下。首先.随着德军逐渐进抵敦刻尔克郊外、德国人终于发觉联军的撤退并非他们之前所想象的那种小规模的溃退。
在经过5月31日成功的撤退后、英国人的兴奋劲还没过,6月1日,撤退的形势就急转直下。首先.随着德军逐渐进抵敦刻尔克郊外、德国人终于发觉联军的撤退并非他们之前所想象的那种小规模的溃退。
5月29日,星期三。清晨的敦刻尔克地区下起了雷雨,云层低垂,很不利于德国空军的行动。可此时与之对战的皇家空军的情况更为窘迫,在面临德军很快将对英国本土发动进攻的背景下,他们只能尽量节省地使用战斗机。
报道称,英国国防部在2022年就曾颁布禁令,禁止士兵在国外与性工作者交易,被发现者可被开除或起诉。今年6月,就曾有一名驻肯尼亚士兵被指控强奸后被遣返回英国。
近年来,中国电影逐渐走出国门,努力通过电影这一重要文化形式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东极岛》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影片试图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托,展示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壮举以及他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
我说二战的时候,英国说起来是我们的盟友,但事实上一直是在把我们往死里坑,你知道这些历史吗?
伦敦市郊,一家二手书店角落的旧报纸摊上,印着这样一行标题:“英王退位为爱人”。旁边老者低声感叹:“如果他不退位,说不定今天我们讲的是德式英语。”
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还不如《南京照相馆》,应该这也是跟历史背景有重大关系,南京这方面的题材很广,可以拍攻城,可以拍屠城,可以拍反抗,一座小岛的救人题材肯定是不如一座城市的故事更波澜壮阔,何况南京那段历史悲剧一直深深的植入人心。电影《东极岛》开始看的让人昏昏欲睡,
"我们只是来旅游的。"英国外交部这句话说出来,估计连他们自己都脸红。
在爱沙尼亚东南部的茂密森林中,三台造型前卫的自行榴弹炮正展开战斗队形。随着指挥中心下达坐标参数,液压驻锄自动扎入泥土,52倍径的炮管在电驱装置作用下缓缓抬升。不到90秒内,6发155mm炮弹以间隔4秒的节奏呼啸而出,35公里外的靶区顿时腾起连绵的火球。最令现场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下半场,全球战局愈发复杂。而就在这一年,日本悍然决定发动一场堪称“赌命”的战役,目标不是中国,也不是太平洋的岛屿,而是位于南亚的英属印度。
1997年6月28日这天,南中国海刚刚泛起了新一轮的晨曦。海平面上,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在缓缓驱动,消失了一个多世纪的紧张气氛又一次回到每个人眼前。恰好香港回归还有三天,命运时钟滴滴作响,把全球的目光都拉了过来。英国那头古老的狮子在桌子后面打量,而中国的脸色,看不
英军第一空降师哈克特的第四伞兵旅原先的任务,是占领阿纳姆北边的高地,阻止德军的增援部队到达大桥。但在设想这个计划的时候,就认为敌人的兵力将会是微不足道的,充其量也还是可以对付的,事实上敌人的反应是如此的迅速,兵力是如此集中,而且有效,结果希克斯无法估计真正的形
序言:当道光帝沉醉于广东“胜利”的幻象,盲目裁撤海防之时,英国侵略的烈焰已席卷东南沿海。弱国的致命弱点——战略误判、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在更广阔的战场上暴露得淋漓尽致。道光帝的“节俭”谕旨,成了自毁长城的催命符。继任的皇侄奕经,其无能荒诞尤甚前人:一路奢靡扰
“因此,德国的轻机枪并非像英法那样旨在作为重机枪火力的补充,而是要取代重机枪在许多战斗任务中的角色。德国对“通用机枪”( Einheitsmaschinengewehr )的追求就此展开——这一历程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冷式的MG08/15机枪远非我们如
更早的军事渗透发生在2022年,当澳大利亚军舰在东海遭解放军驱逐后,英国立即宣布向澳西海岸派驻核潜艇直至2040年,配合美英澳AUKUS联盟,形成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在印太的联合战线。
厄克特将军的参谋长查尔斯·麦肯奇上校是在伦库姆荒原的着陆区域里过的夜,那儿距离希克斯的指挥所大约3英里,激烈的战斗已经是从树林里移了出来又回到旷野里,在那里,在那天晚上的其余时间,司令部匆忙把滑翔机当做藏身之地,麦肯奇上校所担心的,就是得不到厄克特的命令。在9
那天是七月初七,夜巡哨兵跑来报告,说营外荒地有人影晃动,以为是义和团残部偷袭。副官带人出去查哨,我带着十字架跟随。荒地风大,我们一行人举着火把四下搜索。忽然,有人尖叫:“那里,那人没脚印!”
宜宾号护卫舰的五星红旗在海风中高高飘扬,就在这看似宁静的时刻,一艘英国大刀级护卫舰突然调转方向,朝着宜宾舰高速冲来。
9月18日,从在阿纳姆大桥北端周围的阵地里,弗罗斯特的士兵可以第一次看到这座城市的住宅和市政建筑。那是一些散落扩展开来的建筑群:法院、省政府大楼、国家档案馆、市政厅、邮政总局,西北方向不到1英里的地方就是火车站。在更近一点的地方,是圣优西比乌斯教堂。他以其30
由于历史原因,英国人到珠三角贸易超过百年,对岭南的水文条件和疫病有相当认识。公元1840年上旬,英国远征军就小心翼翼地绕开当地,沿着福建海岸一路北上。直至次年2月,才调头南下展开正式进攻。